close

  當地時間1月7日,法國諷刺漫畫雜誌《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位於巴黎的總部內發生槍擊事件,造成12人死亡,多人受傷。圖為2000年雜誌社記者和工作人員合影。(網頁截圖)
  視頻:法國巴黎雜誌社槍擊現場視頻曝光來源:中央電視臺
  中新網1月9日電 英國《金融時報》9日發表特約編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教授西蒙•沙瑪的評論文章稱,恐怖主義分子試圖通過血腥暴力來抹掉人們臉上的笑容。然而,儘管那些自以為替天行道的槍手殺害了法國的諷刺漫畫家,但他們永遠不可能消滅諷刺藝術本身。從現在開始,《查理周刊》將成為所有珍愛生命和歡笑的人們的旗幟。
  文章稱,對諷刺藝術的扼殺是件需要嚴肅對待的事。發生在《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的這場恐怖屠殺提醒人們(如果人們需要提醒的話):“不敬”是自由的命脈。執行這場殺戮的惡魔對歡笑的長矛是如此恐懼,以至於他們只能用槍聲代替話語,以求封殺這種歡笑,這其實是種間接的誇贊。《查理周刊》這樣的雜誌以無禮的(甚至是放肆的)嘲弄為主業,但他們存在的價值,就在於使人們永遠不會想當然地對待“不敬”這份禮物。
  三個多世紀來,自由與歡笑在歐洲傳統里一直成雙成對,一起被宣稱為嘲諷的珍貴權利。諷刺漫畫首次作為武器出現,是在天主教徒與新教徒之間殘酷而曠日持久的宗教戰爭時期。對新教徒來說,印刷機是對他們眼中羅馬教會利用繪畫來迫害異教徒和懷疑者的回答。於是他們發明瞭一種反肖像,將教皇畫成虛構的惡魔,而國王成了殺戮執行者。自視為宗教憤怒受害者的荷蘭人在17世紀中葉發明瞭新聞畫報。他們的漫畫反擊戰起從流行的歷史漫畫開始,主題是荷蘭人抗擊西班牙王室,而阿爾瓦公爵(Duke of Alva)是他們最喜歡描繪的反面人物。隨後攻擊對象拓寬,新聞畫報既被用來抵禦“荷蘭的自由”所面臨的外來威脅,也成了共和國各黨派論戰的常用武器。
  第一位偉大的現代諷刺漫畫藝術家是羅曼•德霍夫(Romeyn de Hooghe)。17世紀末威廉三世(William III)與他的死敵路易十四(Louis XIV)進行一場殘酷的戰爭時,招攬了德霍夫。德霍夫受命創作出大量漫畫,將威廉三世與法國國王和其盟友之間的這場戰爭描繪為自由與宗教專制之間的戰鬥。諷刺漫畫家們再次視自己為引領著騎兵隊沖向宗教盲從者們的先鋒隊。而放手讓他們創作符合新教國家利益。
  18世紀,無拘無束的諷刺漫畫在宗教戰爭的墳冢上改頭換面,迎來黃金時代。但這一黃金時代之所以能夠到來,還有一個原因是(就英國而言尤其如此):沒有哪一種政治勢力或機構能夠壟斷權力。儘管代表權貴的輝格黨(Whigs)在18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主導政府,但它始終沒有完全把反對黨趕出政治舞臺,而且如寡頭政治一貫的情況那樣,派系出現了,各個派系都訴諸諷刺漫畫來戳穿敵對派系的偽裝,揭露他們的虛偽,在一片歡笑的譏諷中將位高權重者拉下臺。
  於是,以喜劇形式重新解讀政治的任務落在了英國人肩上,他們努力不辱使命,在舞臺上,在書刊中,他們奉獻出了從未被超越的熱情。即便是在如今的美國,民主的敵人——除了金錢的毒化以外——仍然是敬畏權勢;諷刺電視節目被局限於安全的午夜檔圍欄中。
  但在那個以漫畫為政治攻擊武器的偉大時代,沒有地方可以讓人們躲過攻擊,沒有哪個偉大的機構或人物能夠免受喜劇作品的譏諷。英國國教會(Church of England)、衛理公會教徒等非英國國教信徒、英國央行(Bank of England)、政治要人、以及皇室家庭,都是可攻擊的對象。
  諷刺成為了政治的氧氣,有了它,才有了咖啡館和酒館中生氣勃勃的嘲諷,在那些地方,人們每天、每周都在傳閱各種諷刺漫畫。最偉大的諷刺漫畫家詹姆斯•吉爾雷(James Gillray)當年是如此受歡迎,以至於他的出版人漢娜•漢弗萊(Hannah Humphrey)會把他的全套精選作品集出租一個晚上或一個周末,供人們娛樂。一幅幅漫畫為人們帶來過無數歡樂:從徹夜狂歡中回過神來的大腹便便的威爾士王子(Prince of Wales);首相威廉•皮特(William Pitt)化身毒蘑菇,插在一坨糞中;夏洛特女王(Queen Charlotte)裸露著下垂的乳房,與首相和大法官保持安全距離。
  吉爾雷只被逮捕過一次,是因為一幅政客們親吻皇室新生兒屁股的漫畫;他從未被投入監獄。無論他如何無禮,傷害從未降臨他頭上。諷刺的偉大傳統在英國一代代流傳,然後又傳到了美國和歐洲大陸:克魯克香克(Cruikshank)和杜米埃(Daumier);《鱷魚》雜誌(Krokodil)、《偵探》雜誌(Private Eye)、模仿秀Spitting Image、《鴨鳴報》(Canard Enchainé)、以及《查理周刊》的主辦者,都是這種傳統的傳人。
  文章最後稱,本周三(7日),有人試圖通過血腥暴力來抹人們臉上的笑容。但是,儘管那些自以為替天行道的槍手殺害了諷刺漫畫家,但他們永遠不可能消滅諷刺藝術本身。恰恰相反,從現在開始,《查理周刊》將成為所有珍愛生命和歡笑人們的旗幟。因此,為了讓逝者不白白死去,應該在眼下血腥、悲痛和憤怒的氛圍中提醒自己,僅僅因為那些瘋狂的行凶者殺了人,並不意味著他們就不是小丑。  (原標題:英媒:“不敬”是自由命脈 諷刺藝術不會被消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pvihqij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